北京人对西山有着特殊的情怀,著名的燕京八景里有“西山晴雪”,燕京小八景中的“银锭观山”,观的也是西山。在北京人心里,西山是美丽的;因为这里是旅游胜地,有着数不清的天然景观与人文景观。同时西山也是神圣的,因为自古便有“神京右臂”之称,一直拱卫着北京;何况这里物产丰富、尤其是煤,数百年来为京城“提供温暖”。
以至于北京人平常话里话外都爱带着它,比如说起天气:“今儿天儿不错啊,西山都看得真真儿的。”再比如某人吹牛时:“西山高不高?照样儿给它平喽!”还有俩人抬杠:“我说西山煤是黑的,你也得告诉我是白的。”那么所谓的“西山”到底是哪儿呢?北京人又为何对它如此钟爱呢?
都说北京是个簸箕形儿,三面环山,一面朝着平原,有“北枕居庸,西峙太行,东连山海,南俯中原”之说,被古人认为是王气聚拢之地,这也是多个朝代定都北京的重要原因(古人大多信风水)。实际上北京的正西、正北、西南、东北被群山环绕着,只有南面和东南方向朝着华北平原,准确的说是两面半环山。
北部山地统称为军都山,主要在昌平境内,连接延庆、怀柔、密云等区,属燕山山脉。而西部从关沟(在昌平与延庆境内)到拒马河(北京五大水系之一,发源于河北省涞源县西北太行山麓,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套港村入市界)一带,被一系列东北至西南走向、大致平行的山地所占据,这条山脉就统称为西山。
西山属太行山东北端的余脉,被称为太行之首,而另一端的人们则称北京西山称为太行之尾;从风水学角度来说,太行山是神州大地上的“龙脉”之一,所以西山也被视为“龙首”或“龙尾”。不管是首还是尾,总之它对北京很重要。作为太行山余脉,西山几乎占据了北京整个西部,像一条天然屏障守卫着北京城。
就拿今年7月末的那场暴雨来说,受台风影响,7月29日开始华北、黄淮一带的降雨逐渐铺展,大量的水汽被东风、东南风带到华北平原;然后,正是巍峨连绵的太行山脉阻挡了它的去路,这才让北京市区没有遭受那么大的内涝!不过也正是因此,台风减弱后低压和暖湿气流结合较好的位置停留在北京西南部,让门头沟区和房山区遭了殃。按照坐北朝南的原则,西山居右,故有“神京右臂”之称。
北京人取煤烧窑、做饭、取暖的历史可追溯到辽金时期,大量开采于明朝中期,这点在前几天说“东华门与煤厂”时大概聊了聊;而这些煤正是出自西山,延绵数百年。当年京西至京城驼铃声不绝于耳,就是因为有很多运煤的驼队往来。有北京母亲河之称的永定河贯穿其中,又将西山截为南北两段,距离北京城较近的香山、翠微山、平坡山、卢师山以及荷叶山、瓮山等,不仅是天然屏障,更是风景秀丽之所。
层峦叠翠、林海苍茫、烟波浩渺、山水一色,好一派锦绣河山。数百年来,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被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倾倒,游赏之余也留下不少诗词题咏。封建帝王也看中了这里四季常优的景色,不断在此修建离宫以及皇家游园,早在金代就有“西山八大水院”,为章宗完颜璟所建的皇家离宫别院。燕京八景之西山晴雪也是始于那时,形容的是冬季里的西山雪景。
某日金章宗西山观雪归来,至紫禁城之内,登皇舆,扶銮驾,才欲下辇,忽一抬首,见正当雪后天晴,举目远望西山,但见山峦玉列,峰岭琼联,旭日照辉,红霞映雪,青石玉琼,一派银装素裹,壮丽之极。章宗大悦,随口说道:“西山御屏江山固,积雪润泽社稷兴。”此举不但开创了赞誉西山冬景之先河,还让“西山积雪”形成共识,元时改为“西山晴雪”。
明朝,虽然由于西北边患,常与蒙古对峙交战,京西地区“治安”不太好,所以并无皇家园林,但是带有园林的寺庙和花园开始多起来,著名的勺园和号称“京师第一名园”的清华园都在这一带。清朝,康熙到乾隆年间打造的“三山五园”则全部位于西山,一水儿的皇家离宫与御园;三山即香山、万寿山和玉泉山,五园则是指清漪园(今颐和园)、静宜园、静明园、畅春园和圆明园。
始建于隋唐至明清时期,因山中有八座古刹而得名的八大处同样属于西山,这里号称“三山八处十二景”。时至今日,西山现存的历史景观以及新开发的旅游景点,恐怕掰着手指头数不过来!别的都不说,就光是每年香山红叶节就得接待多少游客?又好看、养眼,同时又守护着您,北京人对西山情有独钟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更多的信息,了解一下 【尊龙ag旗舰厅官网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