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ag旗舰厅官网

高质量发展调研行|山东长岛:一张生态曲线图里的“两山”新景致

213

二十世纪九十年代™™,因大面积养殖扇贝、牡蛎、海参等海产品™™,岛民收入迅速增加™™,当时的长岛县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小康县”™™。但岛民在海边建起的海参育保苗设施™™,也让风景优美的海岸线被杂乱的水泥“大棚”占据™™。

长岛南长山街道孙家村党支部书记孙成伟曾是海参育保苗产业“大军”中的一员™™。回想起当年的场景™™,他仍然心有“疙瘩”:“海参育保苗会产生大量的代谢物和其他污染物™™,加上消毒用的高锰酸钾™™,直排大海的废水‘五颜六色’™™。海边脏得没法看™™,养殖效益也逐渐萎缩™™。”

经历了大起大落™™,岛民们逐渐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™™。当地对离岸1公里范围内的围海养殖、围网养殖、筏式养殖3种养殖方式实施全面腾退™™,并拆除占据海岸的育保苗设施™™。近年来™™,长岛完成近海养殖腾退1™™.3万亩™™,拆除岸线育保苗场86万平方米™™,自然岸线和旅游岸线占比达到87™™.7%™™。

鸟瞰长岛大黑山岛的龙爪山(无人机照片)™™。

100%拆除全域风力发电机组™™,100%禁止旅游车辆进岛、淘汰燃油公交车™™,100%完成城区集中供暖电代煤改造™™,100%禁止燃放烟花爆竹™™,100%实现城乡污水无害化处理™™,100%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……一步一个脚印™™,长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深入™™。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™™。忽视生态环境保护、‘与海争利’的思维方式已经是过去时™™。”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专职副主任李明涛说™™,长岛统筹推进全域生态保护修复™™,坚定做“两山”理论转化的实践者™™,取得显著成效™™。

海天一色间™™,记者乘船登上全国首座坐底式海珍品养殖网箱“国鲍1号”™™。工作人员将300多个满载鲍鱼、海胆的网箱缓缓吊起™™。打开一个网箱™™,几十个鲍鱼盖着厚实的海草“被子”™™,安居在箱底™™。

长岛没有丢掉渔业这一传统主导产业™™,因地制宜推广了陆基工厂化循环水与深水网箱融合养殖™™,培育原生态、高品质的海参、鲍鱼等水产品™™,把“污染养殖”变成“绿色养殖”™™。

山东长岛综合试验区南隍城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海上平台(无人机照片)™™。

行走在沿海“彩虹路”™™,道路旁的山体上™™,紫荆、胡枝子、紫穗槐等乔木随海风摇曳™™,海岛生态自然风貌尽显秀美™™。

长岛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园林科科长张文平介绍™™,2018年以来™™,长岛持续对受损、裸露山体进行生态修复™™,共栽植各类苗木80多万株™™,修复裸露山体面积约30万平方米™™,海岛裸露山体实现“应治尽治”™™,植被覆盖率已超过60%™™。

在长岛海域™™,斑海豹在礁石上休憩(无人机照片)™™。

生态和生活相向而行的宜居景致™™,让长岛成为热门旅游度假目的地™™。

千浔屿民宿绿植环绕、庭廊栏下花树葳蕤™™,色彩斑斓的小院子在夏季阳光照耀下™™,美得别致™™。“五一”假期以来™™,负责人傅艳丽的电话就响个不停™™。“大家真正看上的™™,还是眼前的这片‘绿水青山’™™。”

长岛综试区工委宣传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蒋丽燕说™™,长岛整合了“海、岸、山、岛”元素™™,推动生态游持续壮大™™。目前长岛有37个村从事“渔家乐·民宿”产业、占渔村总数量的92™™.5%™™,从业人员近万人、占全区人口四分之一左右™™。2023年上半年™™,长岛进岛总人数达到59™™.56万人次™™,比2019年同期增长17™™.45%™™。

远离陆地的长岛™™,至今仍需要乘船进出™™,保持着“遗世独立”的特性™™。李明涛说™™,考虑到修桥后大量车辆进入™™,可能对海岛环境造成冲击™™,长岛选择维持现状™™。

“‘不打扰’中的智慧™™,就是人们给予这片‘净土’的温柔™™。”李明涛说™™。

更多的信息™™,了解一下 【尊龙ag旗舰厅官网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