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龙ag旗舰厅官网

【高清组图】2023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 | 古生村“大理主题展”绘就乡野浪漫

151

在2023第十届大理国际影会中™™,位于大理市湾桥镇的古生村的展区最能展现“有一种生活叫大理”特色概念™™。

“乡土中国 古生情怀——大理古生村科技小院师生助力乡村振兴摄影展”的主角有中国工程院院士™™,有年轻的农学学子™™,也有当地村民™™。他们有的手捧泥土™™,有的怀抱金灿灿的稻谷™™,万物沉寂时仔细呵护着一株菜苗™™,春雪消融时站在油菜花田里™™;他们双脚踩在泥里™™,手里是盛开的粉色烟草花™™,金黄的烟叶挂满了烤烟房……“稻-油”“烟-油”“周年绿色高值蔬菜”等种植模式™™,是科技工作者们把论文写在苍洱大地上最鲜活的成果™™。

古生村科技小院的师生们生活在此处™™,也把爱留在此处™™,他们穿着雨衣、打着手电在沟渠边进行水质取样™™,顶着太阳做记录™™,坐着三轮摩托车去集市采购™™,拍下一张张村小孩子们的笑脸™™,这些故事都通过影像传递给了观者™™。

在洱海保护治理从“一湖之治”到“流域之治”再到“生态之治”的过程中™™,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、科研人员来到大理™™,沿湖村落的许多村民也当起了湿地管护员、河道管理员、保洁员™™。在“保护洱海的人们”展区™™,展出了打捞水草、鱼苗投放、水质监测™™,生态修复工程施工™™,还有洱海新能源船舶“风花雪月”号投入运营的场景™™。

拍摄这些场景的大都是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和当地文联、摄影家协会的成员™™,他们将镜头对准穿着雨鞋、穿着橙色和蓝色马甲、戴着草帽挽着裤腿扛着锄头的人™™,记录下平凡岗位的贡献™™。

策展人石明在洱海生态廊道策划了一场“内视·他观——有一种生活叫大理”的影展™™,11位摄影师中™™,有本地人™™,有“新大理人”™™,也有长期居住在大理的外国人™™,他们通过不同的视角观望作为“原乡”或“第二故乡”的大理™™,使得该展区的作品带有鲜明的人文属性™™。自由摄影师王晴说:“大理的四时美景吸引来了五湖四海的青年™™,他们中有咖啡师、音乐人、戏剧人、舞者、手工艺人等等™™,他们在大理定居、旅居、生活、工作™™,形成了一个群体™™,称作‘新大理人’™™,展现了大理时尚多元的一面™™。”王晴看到了这个群体™™,产生了拍摄的想法™™,于是也留在大理™™,成为了“新大理人”中的一员™™,通过拍摄大理的文艺集市、舞会等™™,展现出旅游胜地的青年人的生活™™。白族女摄影师何国松走访生活在华侨社区的许多归侨和侨眷家庭™™,拍摄了一组题为《归·根》的照片™™,将人物置于当下真实的居住、工作环境中™™,辅以家族迁徙史、职业变更史的文字介绍™™,还拍摄了大量回国证明书、日记本、信件、行李箱等老物件™™,以及华侨社区居民制作的东南亚特色美食™™,全方位展现了华侨社区风貌™™。

此外™™,德国摄影师路德的《传统与变迁》拍摄了大理地区白族和彝族舞香龙、耍火把、接本主、绕三灵等民俗活动™™,大理本土摄影师张孝雷展出了《大理的白族服饰》™™,苏金泉展出了《深山里的世外桃源——弥井》™™,赵子忠展出了《悠悠西洱河》™™。这些照片有的固定在海边护栏上™™,有的放在院落里的画架上™™,有的铺在草地上™™,积满了一洼雨水™™,有的印在透明的纱质材料上™™,在广场上围成一个迷宫™™,共同构成一个巨大的户外艺术装置™™,观者徜徉其中™™,与作品产生互动与联结™™。策展人石明用“故土难离”和“他乡故知”两个词概括了这一次策展的主题™™,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大理模样™™,每个人都会在这组影像中触景生情™™。

最后是“乡愁记忆 舌尖上的大理”展区™™,策展人余国勇、赵渝以“体验一个地方的民俗™™,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品尝地方小吃”为灵感™™,征集了大理十二县市摄影师拍摄的当地小吃及制作场景™™,酸辣鱼、黄焖鸡、白族生皮、夹砂乳扇、诺邓火腿……令吃过的人勾起味觉回忆™™,没吃过的人生出无限向往™™。

云南网记者 段苏航 李丽 秦蒙琳

更多的信息™™,了解一下 【尊龙ag旗舰厅官网】